close

9月13日下午2:30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無盡的身教 – 聖嚴法師最後的一堂課,現場擁入了數千人的聽眾一起來臨聽由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單國璽樞機主教、玄奘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昭慧法師、前台北大學社工學系楊蓓教授與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單德興教授一同來談論聖嚴法師圓寂後所辦的佛事與社會大眾對於法師身後事有甚麼啟發與教導作用。

 

座談會一開始由主持人葉樹珊菩薩介紹法鼓山方丈果東和尚開場致詞,方丈和尚首先代表法鼓山僧俗四眾感謝與會來賓與社會大眾能對聖嚴師父在最後的佛事能有所讚嘆與學習,身為法鼓山開山長老的聖嚴法師雖然已經示現圓寂,但由今年初二月三日到今日為止,除了台灣社會對於師父色身離開的不捨之外,對於師父身後植存的方法也在社會上帶領改革,可以說是留下了珍貴的身教,師父早在2005年預立遺囑到今年示現圓寂前都一直將他的身後事要求並辦理的如身前的教導一般 : 不傳供、不建塔、勿撿實堅固子…等,除了言行之外身體力行更是一再讓社會大眾在師父身上看到了一代高僧的行儀,也希望師父的示範能啟發並帶領這世界更進步且朝向世界和平和在這世界上建立起一遍淨土。

 

在方丈和尚致詞完之後,接著就播放師父由今年初2月3日示現圓寂後到植存2月15日期間所辦理的佛事影像資料,看著影片的播放彷彿將現場大眾帶回了師父圓寂那段時間般的,現場的來賓與聽眾都勾起相當不捨的心念,影片播放完畢之後,主持人葉樹珊菩薩以感性的口氣來詢問與會大眾是否很想念師父,接著便邀請座談的四位來賓上台開始今日的座談會。

 

============================================================================================================================================

 

首先,主持人葉樹珊菩薩詢問對於師父示現圓寂這段時間所辦理的佛事對於社會大眾產生了甚麼樣的啟發與影響?

 

昭慧法師 : 對於佛教的傳統與儀軌來說,聖嚴師父在遺囑之中說到: 勿撿拾堅固子,就破除了長期以來佛教僧眾與信徒間對於佛教僧眾身後事的框架,近代的高僧大德之中除了聖嚴師父之外還有印順長老,這兩位都是以這樣的觀念來教導弟子,這也改正了佛教長期以來受到法師圓寂是否有燒出舍利子來證明他們修行的成果,這樣過度的作法已經在這兩位高僧身上看到了轉機,也希望未來有更正確的知見與作法來一同改善。

 

楊蓓教授 : 華人一直以來受到儒家思想深深的影響著,依照著禮數在進行一個人的身後事,即使佛教僧人的後事也都一併影響著,但對於是否符合現在這世界將有的作法,師父的示範也將帶給世界上的人深深的影響著,這影響就像是問話頭,每個人在看師父的佛事時都會更加的有所感受,而問自己的生命的價值為何、生命的意義是甚麼? 當我們都能深入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後,相信對於師父一再提出的 : 提升人的品質,就能有更深的影響與教導的功能了。

 

單德興教授 : 依據師父圓寂後所辦理的佛事,從那時後的報章雜誌到新聞媒體間的資料來看,我歸納了三個重點,那就是第一 : 師父言行一致,師父從預立遺囑到其佛事進行與植存的辦理,都讓大家看到了師父的言與行是一同的,第二是無我無執,師父佛事上所提的 :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身死接可拋。一直在網路上或各地方廣為受到大眾的討論,其實從師父提的這四句法語到師父身後的佛事,都卻切地反應出師父他無所求,也沒有執著,最後就是利益眾生,師父生前教授禪法到著書立言、身後的佛事都是在分享佛法讓大眾得到佛法的利益,也就是利益眾生。

  

葉樹珊主持人 : 對於長期處於病痛中的師父與單主教,不曉得主教與各位來賓怎麼看待師父的病痛對於生命帶來甚麼樣的啟發?

 

單國璽樞機主教: 自從我得到了這樣的疾病之後,我一直把它看作我的小天使,它讓我更清楚知道要把握生命、珍惜生命,一同我的摯友聖嚴師父,對於生病這件事像上來說,我與聖嚴師父有看法相同與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就是我們都一致認為生命是無價的,我們都反對墮胎與安樂死,我們認為生命來到這世上都是美好的,每個人都對身旁的人有所幫助,另外我們也都認同我們皆需將自己這一生的因果一起帶走。

 

我與聖嚴師父看法不同的地方是,天主教認為我們的生命只有這一世,若這一世做善事最終將進入天主的永恆之地,而死亡只是個過程,就像經過隧道一般,現在我們在隧道的這頭,最終都要到達隧道的那頭的,但是因為我們都沒有經過隧道的經驗,所以會害怕,不知道在經過會發生甚麼事,其實這都是畢竟的道路,而過了隧道就是到了永恆的生命,也就是天主那邊,而那是愛的世界,God is Love,在那就是天堂,天堂就是生活在天主無限的大愛之中,最終我們都是在大愛之中,而佛教是主張透過修行得到涅盤、圓寂成為菩薩或佛,這是與我看法不同的地方。

 

葉樹珊主持人 : 在此我想在詢問主教,對於聖嚴師父與您交流分享時,他的說法是否有說服您或改變您的看法?

 

單國璽樞機主教: 我不認為聖嚴師父可以改變我的看法,基本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其信仰,我們信仰不同,但是我們互相交流,宗教間的交流是建立在彼此尊重、互相瞭解,到相互合作的,如果說要改變應該是困難的。

 

昭慧法師 : 對於聖嚴法師公佈他的病情時,其實就教導許多人,一直以來大家總是受到佛法中因果業報的影響,而會套用在修行人之上,若高僧大德生病就會被認為是前世可能是造惡業,今生要受病苦業報等的觀念來檢視出家的修行人,特別是聖嚴法師當時做為法鼓山這樣重要道場的領導者,願意公佈他的病情其實就做了很好的示範。也破除了長期一些不是很正確的知見。另外就是我們社會長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總是認為要”厚葬久喪”所以佛教在進入中國也深受影響,像佛教儀式中有傳供這樣的方式來辦理高僧大德的佛事,而師父他都捨棄了,實在是做了很大的影響。

 

另外,聖嚴法師交代的辦理佛事,其實並不是法師他只是將喪事改個名詞變成佛事而已,而是要大眾由其中作到心念的轉換,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喪葬等禮俗,乃至告別式都是圍繞著往生者在走,告別式上借由懷念勉懷往生者過去種種來回憶與追思他,但是師父是要我們辦佛事,佛事是圍繞著佛陀的,向著佛陀,藉由念佛憶念阿彌陀佛的慈悲,來親近佛陀嚮往佛國淨土,所以師父是希望改正大眾長期以來的觀念與作法的。去淨土其實就是去”留學”的,到了那邊就是要跟佛陀學習,之後學成還要回來貢獻所學,而不是叫你移民去那邊的。

 

而聖嚴師父這一生就是在印證佛法,不管是在順境或逆境都是在體驗無常驗證無常,驗證佛法,就是在甚麼情況之下都是喜悅的,寂滅為樂,就是告訴我們師父他一直在這世上行菩薩道,雖然大家看到他都覺得很苦,師父常在逆境之中,常在忙碌中也一直在衰老之中,但是這就是他老人家驗證佛法的時後,在這五濁惡世創建法鼓山這遍淨土,所以他是常在喜樂之中的,也就如他提的”寂滅為樂”。

 

楊蓓教授 : 師父曾經與我們說過,活著的時後能做甚麼事比較重要,死了就甚麼都不重要了,所以我認為師父他本人就像單德興教授說的無我無執的,從師父圓寂之後我一直在思考一些事情,我們是否都還在依賴師父呢? 師父曾經告訴我們依法不依人,那麼我們是否能將依賴師父把它轉成把師父變成一個模範,學習跟隨的模範,就像植存就是師父留下來的一個模範,這件事破除了對於人的依賴,總是想著要有個墓碑的來依賴,我想就如同師父說的,認同理念,把師父的願給傳下去才是重要的。

 

葉樹珊主持人 : 師父曾經交代過在他身後不能假他人之手而替他著書或出悼念輯,我想就請曾經替師父假手而出書的單德興教授來替我們分享。

 

單德興研究員 : 我想師父交代的不能假手他人而替他出書是因為師父他是個非常仔細且著重品管的人,用流行一點的用詞來說,師父他不希望有山寨版的產品出版,我們可以看出來師父他老人家這一生出了幾百本的著作,而其著作都是師父他以實用的出發點來寫書立著的,藉由對佛法的體認深入淺出的站在讀者的立場來分享佛法,大家也許會好奇師父他老人家那麼忙怎麼還有時間撥空寫出那麼多的著作,我在這邊可以替可以分享一點小故事,就向師父在天台心鑰這本著作中提到的,他在年老病衰之時常常覺得自己不能在繼續完成著作了,但是我曾經在1996年跟著師父一起到大陸去尋根,那時我們在等船,全部的人都等著那時我只看到師父一人拿著筆與小筆記本一直在寫著,師父他曾說忙人時間最多,而師父他就是完全善用零碎時間的一個人,一有時間他就寫,這也是為甚麼法鼓全輯可以達到百冊,這還不包括其他外語或其他版本的書。

 

我的看法是師父他留下很多資料,而與其這些資料在別的出版社被出版不如有法鼓文化出版,至少還有法師們的校稿來的品質有所保證,另外對於我這樣的一個學者來看,對於師父曾出版的悼念輯實在是替文史工作者留下很多資料,過去師父曾經替很多已經圓寂的高僧大德與善知識寫悼念文,這些在學術上是重要的,如果說師父他不希望後人替他撰寫相關的文章之外,對於我這樣的一個學者來說是覺得非常可惜的,也許我們可以用別的方式,也許透過出紀念輯用影像或影音的方式等等,我還是希望能替後人留下一些資料。(全場鼓掌)

  

葉樹珊主持人 : 我想在這邊在請昭慧法師替我們分享,您怎麼看待聖嚴法師的願,而現在法鼓山的這個延續的願又執行的如何?

 

昭慧法師 : 聖嚴法師的願與現在法鼓山僧眾所延續的其實就是四弘四願,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我想這是師父或是現在法鼓山僧團們一同延續的願是沒有問題的。今天我們到法鼓山能很清楚的看到,師父他將山上建設成一個教育的、文化的以及環保的園區,例如法鼓大學、佛教學院、僧大乃至生命園區。

 

進入法鼓山可以看到師父的胸襟,但是我發現聖嚴師父他本人有個很重要且特別的願,就是師父他也曾說過的,要推動漢傳禪佛教,我們都知道聖嚴法師以禪宗的傳人廣為推廣漢傳禪宗,在漢傳佛教中,宗門與教門是特色是寶藏,而師父他以禪宗為門,另外他也曾著作天台心鑰,而天台宗在漢傳佛教是教門之一,今日我們走到世界各國去看,其實像歐美有很多漢傳僧人,但是卻沒有辦法有效的在傳授漢傳佛教的知識與智慧,為甚麼呢? 漢傳的教門其實是豐富的,極度需要被這世上所需要與使用的寶藏,師父他看到了,漢傳佛教發展出了人間佛教,而人間佛教就是重視此人、此地與此時,也就是兼善天下的觀念,近代漢傳佛教的大師們努力下讓我們獲得無上珍寶,我想今後法鼓山是否能延續法師的這個願的確是相當重要的。

  

葉樹珊主持人 : 謝謝來賓們的分享,我們是否可以請單德興與楊蓓教授來替我們分享對師父的勉懷。

 

單德興研究員 : 師父最後跟我們大家說我們互為菩薩眷屬,在未來世還要一同行菩薩道,我想師父實在太謙虛了,我們都是他的弟子實在很多還要繼續跟著師父學習才是,以前我沒有想過自己能跟著典範學習,就像楊蓓老師說的一樣,師父他就是典範,現今的典範,我們應該在更加努立向師父學習。

 

楊蓓教授 : 就像單教授說的一樣,其實我們都是師父的弟子,師父的平等與慈悲才說了我們跟他是菩薩眷屬,願我們都能跟的師父一直的在菩薩道上學習。

 

葉樹珊主持人 : 最後是不是請主教來替我們分享一下,在天主教之下是否有經典可以與師父的”虛空有盡,我願無窮”來比較或做解釋。

 

單國璽樞機主教 : 我想用佛教的話語來說,就像師父說的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師父的這個願,就像他說的,不管他在哪裡他都會繼續的這個願心的。以天主教來說,我們的聖經是沒有相當的話語的,天主教說這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有缺陷的,但只要藉由信仰轉化就會變的完美,就像天主教中的受洗儀式,藉由三次把頭與身體淨泡在水之中象徵基督他被埋在墓中三日後復活,我們與基督同生同洗,藉由受洗來洗心革面,淨化心靈,就像是聖嚴師父一直與我一起推動的淨化心靈一般,這樣我們就能由不完美變的完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dmi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